做好顶层设计 推动工作落实落地
民航学院副院长 吕毅
2023年是民航学院的起步之年,民航学院锚定学校改革发展“1155”总体思路,围绕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梳理学院发展要务,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做好顶层设计,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找准办学定位,坚持特色发展。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领航,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的理念,在坚持学校“行业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的基础上,聚焦飞机全寿命周期中的运营和维护阶段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坚持“学科建设为基础,面向国产民机,兼顾深度和广度的校企融合,国际化”的发展思路,不断凝炼学院的办学特色,以期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着力点,为我国航空产业,尤其是民航产业及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学院坚持以章程建设为核心,优化治理结构、明确岗位职责,形成学院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有效提升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一是加强章程建设,促进科学管理。学院制定办公室管理制度,师德师风,教学,科研管理办法等文件,推进学院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完善管理机制,建立管理体系。包括学院制度体系建设,学院委员会体系建设的“双体系建设”。三是立足学院实际,凸显学院特色。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努力建设体现学院办学理念的学院文化。
布局专业体系,对接产业需求。飞行技术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和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这三个专业已经可以支撑起民航运营人才培养的专业体系。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与飞行器学院的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支撑航空维修人才培养的专业体系还略显单薄。民航学院一方面将继续申报新专业——航空维修工程专业,另一方面主要针对液压系统部件、电气系统部件的维修维护,与相关学院的相关专业一起,丰富航空维修人才培养的专业体系。
建设执照机构,提高培养质量。执照机构,是民航学院所特有的,这些机构的资质都要通过民航局的审定来获批。这些机构包括以民航学院为主的CCAR-147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执照机构,飞行签派员执照机构;可联合建设的CCAR-145民用航空器部件维修单位,CCAR-141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学校。这些执照机构的建设,为学校产教深度融合的“学历教育+执照培训”的民航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强队伍建设,发挥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内部科学管理。对照学校评教制度办法,推进学院考核管理,提出教师绩效考核管理细则,实行公平公正、以人为本、岗责分明的科学化、系统化管理。二是加强外部人才引进。通过走访航空领域企业,与专家学者开展座谈沟通,将通过不断拓展平台、优化政策等,加强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的基础建设。三是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切实做到“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引领和长效作用。
深耕产教融合,实现合作共赢。充分利用学校的地缘优势,人才聚集优势,及专业优势,通过执照培训、专业培训等引领学院的增量发展。以科研合作为切入点,从学院层面做好与企业“第一个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采用诸如共建实验室,共建产业学院,订单式培养,共建课程,互聘师资等方式,推进校企协同合作,深耕产教融合。